第二十六章 欲言又止

 民间探墓诡闻
        听到老李的话,我自己也捏了点土样,同时观察了一下铲头。我的经验不如老李,但在仔细的观察下,还是能看出些端倪的。

    老李的铲头,打磨的非常锋利,一来是容易吃土,下铲的时候省点力气,二来是锋利的铲头容易留下磨损的痕迹,如果铲头在土层中遇到东西或者硬物,从磨损的细微痕迹,就能得到相应的信息。

    雪亮的铲头上,留下了一抹青灰色的痕迹,这是铲头和硬物摩擦之后产生的,根据我的经验,土层下面有青砖。

    中国的丧葬风俗,随着时间的演变不断的变化着,到了清朝乃至民国,民间大规模的墓葬,都是七纵七横的墓砖上顶。

    墓砖也叫“阴砖”,跟平时盖房子烧出来的砖不太一样,专门烧制阴砖的砖窑本身就不太多,每个砖窑的配方基本差不多,按照比例加入石灰和青泥,烧出来的墓砖具有独特的色泽。

    我也和老李一样,觉得大北山卧尸地这里是掩埋东西的地方,但真正到达目的地,情况才出现了这样的反转。

    “这下头如果是个坑,那就得考虑考虑另一个大北山的传说了。”

    “大北山怎么那么多传说,还有什么传说?你怎么不早吭声?”

    “这传说都是小道消息,空穴来风,我以前也没来过这儿,怎么能确定?”老李颇感委屈:“那不是到这儿了,觉得情况跟之前想的不一样,我这才想起来嘛。”

    “我也没埋怨你,委屈啥呢?有啥情况,说说吧。”

    “大北山的这帮土匪,号称三峰五岭,除了虎头岭这个山头,附近还有七个小山头,互为犄角,风头最旺的时候,聚拢了一两千人。当年大北山扛旗的,是个叫小白龙的人。”

    在传说里,大北山的小白龙是一等一的绿林豪杰,能文能武,平时深居简出,神龙见首不见尾,却运筹帷幄。

    大北山就是在小白龙的带领下,一步步的走向强盛,兼并了附近大大小小十来个土匪窝子,形成了本地最大的一股势力。

    小白龙活着的时候,能压制山头内的不同派系,也能掌控局面。但是等小白龙死了以后,大北山立刻土崩瓦解,烟消云散。

    有一些小道消息,说大北山的小白龙死去以后,跟着自己的宝藏一起被埋在卧尸地。

    这个消息其实在道北口一直流传了很多年,只不过人们都嗤之以鼻。如果单单是隐藏宝藏,专门找个凶煞的凶地,还情有可原,但从来都没有人会把自己的墓地选在这样的地方。

    尸体埋在凶地,就意味着家族的运势丧尽,子孙后代要受到严重的影响和牵连。

    所以,这个传说虽然流传已久,却没人相信。

    老李还有点吃不准,朝左边走了几步,重新下铲,这一次和上次一样,到了八米左右的深度,就打不下去了,铲子带上来的土样,还有铲头磨损的细节,都能说明,下面一定是七纵七横的墓砖穹顶。

    我们已经走到了这一步,半路撤走,是完全不可能的。我考虑了一下,既然是个坑,那就先给它方出来再说。

    我和老李一起动手开始方坑,这是个力气活,一剪梅也帮不上忙,就在旁边看。

    我们俩用了整整一晚上的时间,才把这个坑给方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