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人体冬眠实验

 冬眠罪人
    第2章 人体冬眠实验(1/2)

    1

    这年头,什么行业都要带上人工智能。

    钟山被几个大学同学叫出来吃饭。席间他们高谈阔论,仿佛人工智能的春天已经到来,一个同学的创业团队已经融资一个亿,一个同学的视觉识别软件已经卖给IT巨头。连搞投行的同学,都说的头头是道,说刚投资了一个人工智能项目,说某个业界大佬刚跟他吃了饭。

    而钟山,听他们说着自己三四十万的年薪,想到自己才五万的年收入,感觉内心十分萧索。

    吃饭之前,钟山结束了一天的办公室生活,在那个闷热,潮湿,死气沉沉的办公室中坐了一天,他的衬衣被粘稠的汗液浸透,像死人的皮肤一样裹在他身上。

    他挤出电梯,混入下班的人潮,外面大街的空气并没有比办公室清新多少,拥挤的下班人流挤向车站和饭馆,地摊和商场嘈杂的广播敲打着他的神经,让他快要疯掉。

    一顿同样嘈杂而不愉快的聚餐之后,他又走着同样的路线回去单位宿舍。这个点公交已经停运了,他在车来车往的公路上,骑着共享单车。在昏黄的路灯下,与身边的自行车,电动车擦肩而过。他路过和公路交叉的铁道,和等车的人群看着列车的车厢一节一节从眼前掠过,带着晚上燥热的空气刮在脸上。

    他感到深邃的孤独,就跟大学时一样,无数个夜晚,一个人孤独地骑车。那时的一幕幕不断回现,让他回想起当时想要逃离上海的幻想。

    他厌恶这个城市的硕大无朋,又害怕它的匆忙和冷漠。刺眼的城市霓虹和汽车远光灯照着钟山疲惫的身躯,他感觉自己的生活陷入了一滩死水,他很想要把这潭死水搅动一下,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做。

    钟山在想,自己是不是也该学点人工智能的东西,然后去找个创业公司,或者去投靠哪个同学?

    但他又害怕人工智能的大潮全是泡沫,这些创业公司会死得很快。在这个创业不如炒房的时代,只要不是房地产的泡沫,都会马上碎掉。虽然人工智能早晚会来,但钟山觉得来的没这么快,就跟这两年无数昙花一现的新东西一样,都会慢慢淡出视野的。

    短暂的失神之后,钟山苦笑,现在自己担忧的这些时代的矛盾,在下一个时代的人看来,一定非常可笑吧。在他们眼中,自己就跟文革时代的人天天想着怎么攒饭票一样……

    以前的钟山不是这样一个彷徨不定的人。他总是充满热情,甚至热情得有点过分了。他拥有超人的执行力、自律和野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他极度自制,从不吃深加工食物,每天只吃两顿饭,跑步十一公里,晚上只睡5个小时。似乎他不这么拼命,就会被什么追赶他的野兽吞噬一样。

    他是一个偏执狂、强迫症、和迫害妄想症者。

    但他也是一个不讨厌努力的人。他总是相信凭借自己努力能够成功。

    他读了一所国内顶尖的大学,在大学的成绩名列前茅。他学过好几门语言,还总是学一些感兴趣的东西。他甚至还学过散打,柔术,击剑等技能。那时的钟山总是觉得,在未来有一个伟大的使命在等着自己。

    当同龄的人都在比较社交网站的粉丝数,名牌手表和衣服的价格,有品位的香水,他却还停留在少年时代,会为了一个热血的想法而激动,为了在篮球场上多进几个球而苦练球技。他也因此被他的同龄人们嘲笑,“太土了!”“中二病!”“幼稚!”他们把他的执着当做一件很好笑的事情。

    他研究生毕业之后,去了一家国企,这是一个航空航天类研究所,在业内很有名气。钟山学的就是航空航天,专业很对口,他想要大干一番。

    然而他发现自己很难适应国企繁复的制度和缓慢的节奏。又由于他拼命的干劲和较真的个性,他被同事嫉妒和排挤,他被不公正地对待,被安排加毫无必要的班,他因为受不了上司的愚蠢安排而顶撞了上司,结果不到一年就混到了单位的边缘位置了。

    钟山想一走了之,然而他入职的时候签了工作两年的协议,这种保密单位想要离职极其麻烦,要离开既要赔偿高额的违约金,还要两年之类不能进入相关领域的其他单位。钟山的父母在他小时候就已经去世了,自己没钱赔付这笔违约金,只能忍气吞声继续在这个研究所里面干着,想着好歹把剩下这一年多混过去。

    从小钟山就是很向往太空的,但在大学中的飞行员选拔中,他在第二轮就被刷下来了。他也知道宇航员的选拔要求极为严苛,经过多年的层层筛选被选上宇航员的概率微乎其微。既然当不上宇航员,造宇宙飞船也非常不错,于是他在毕业之后选择了这个航空航天研究所。然而他并没有想到,自己运气会这么差,没干多久就被从科研一线调走,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端茶倒水和听同事聊国际形势的八卦。

    他经常在办公室幻想自己在一场横跨星系的太空大战里面,驾驶着飞船飞跃壮观的战场,他的决定将左右人类的命运。然而他的太空大战赢了,办公室里面却败得一塌涂地。他的工资很低,为了省钱有时连吃几顿面包,住在单位的破旧宿舍里面。他的同事嘲笑他,名校高材生怎么在这种单位混日子?他感叹自己的生活陷入泥潭,女朋友也因为看不到希望,离开了他。钟山想,曾经意气风发的自己,看见现在自己没出息的样子,会不会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后来,他从航空发动机研发部被“分配”到热分析部,这是这个研究所最底层的部门。然而在这里,钟山看到了转机。

    这个部门的领导是王峰渠,同事都叫他老王。老王也是一个一根筋的人,当年很有能力,在学术上也很有建树,却因为顶撞所长,被分到这个部门,一直拿不到什么科研项目。多年以前本来有一个很有希望的外贸项目要分给热分析部的,只要拿到这个项目,就可以供部门员工吃十几年的,却因为老王的一句“这种骗人玩意卖出去都是有碍世界和平的”,而被其他部门抢去了。老王老是念叨着“邪不压正”,坚信自己总有一天会靠着某个项目东山再起,重回科研一线。他的这种孔乙己精神在所里面很出名,多年以来一直被一届又一届同事当做饭后谈资所嘲笑。

    这个老王寄予厚望的项目就是“人体冬眠实验”。

    钟山第一次听到这个实验的名字,觉得简直荒谬绝伦。这种堪称科幻的科技本身实现起来就极其困难,至今全世界都没有成功的案列,国外的顶尖生物研究所都做不成,更别说靠这种航天类研究所里面,一个最不起眼的小研发部门想要做成了。

    钟山去老王办公室报道的时候第一次见到了老王。老王五十多岁的样子,一脸茂密的胡子,似乎从来不修剪,然而头发却掉光了。他埋头在办公桌的电脑屏后面,不知道在写着什么,口中念念有词。啤酒瓶底厚的眼镜片后面,眼神涣散游离,不知道在看哪里。

    “呃…….王主任。”钟山小心地跟老王打招呼。“我是新来的钟山。”

    老王头也不抬,仿佛当他是空气。

    钟山尴尬地站在原地,和老王僵持着。

    钟山环视了一下老王办公室的布置,老王办公室摆着一个巨大的书柜,几乎占了一面墙。老王果然是个老学究,广泛涉猎,什么样的书都看。书柜里面除了航空航天类的专著和杂志以外,还有数论、热力学、生物学,甚至哲学类的专著。钟山看见尼采的书被摆在书柜正中间一层,书脊都烂了,应该被翻过无数遍了。办公室里面有一面墙上挂了一块黑板,黑板上面写满了公式。钟山认得一些,猜测那些是某个热力学分析的推导过程。旁边的三面墙上,有空位的地方都被贴满了便签纸,那些是老王记的一些问题,或者临时的想法。

    办公室里面还杂七杂八摆着一些实验仪器,或者3D打印的工装。办公室里面竟然还有一张折叠式的小床,上面堆满了各种杂物。这不像是一个部门领导的办公室,反倒很像某个理工类大学的研究生教研室。

    比较不搭调的是,房间角落里面的一个旧冰箱,看样子用了至少十年以上。钟山想不出来为什么老王会把冰箱放在办公室里。冰箱旁边是成箱的方便面,钟山忍不住皱起了眉头,他无法想象五十多岁的老王难道成天吃方便面度日吗?

    “王主任?”钟山等待了一分钟,还是忍不住开口了。

    老王抬起头来扫了一眼钟山,面无表情地说:“你的工位在隔壁办公室。你去把你的东西收拾好吧,十分钟以后过来找我。我会给你派活,活要在我规定的时间干完。”

    老王的吩咐干净利落,直奔主题。

    “做好加班的准备。”老王的语调很冷漠,“还有,没事不要来找我。”

    钟山被老王的乖张怪异震惊地说不出话来。他僵硬地转身准备离开,脑中开始头疼今后怎么面对这样一位上司。

    “哦对了,你先别走。”老王突然又叫住了往外走的钟山。

    老王走到冰箱面前,拉开冰箱,跟钟山说:“以后可能加班比较多,冰箱里的东西,和旁边这些方便面,加班的时候你随便吃,别客气。”老王很大方地说。

    钟山看见冰箱里面,塞满了巧克力。

    2

    后来钟山才知道,老王没有老婆,也没有子女,工作二十多年以来他连房都没有买,办公室就是他的家。他很少出办公楼去吃东西,方便面和冰箱里的巧克力几乎是他的全部食物了。钟山难以想象,这个老家伙靠着这些垃圾食品是怎么活下来的。

    老王一个人一间办公室,其他员工在另一间办公室。钟山的工位在办公室的角落,除了老王,部门的其他员工几乎都是一些混日子的人,有的嬉皮笑脸,成天得过且过,有的郁郁寡欢,跟谁说话都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