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华夏之地,永享安乐

    朱权和朱元璋在御书房的时候也聊了很久。

    临别之际,朱元璋突然想到了什么,询问道,“永乐这个年号是你自己取的?”

    “永乐怎么了?”朱权疑惑不解。

    朱元璋摇摇头,“如果咱没记错的话,北宋时期,反贼方腊,自号圣公,亦年号永乐,这个年号可不太吉祥。”

    听到这话,朱权笑了。

    这可是永乐大帝的年号,读书读傻了的人才会以为这是文官欺负永乐大帝不懂历史,来暗讽他是反贼的意思。

    也不想想,永乐大帝上马杀敌,下马治国,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永乐大帝敢造反,他手下就没有文臣吗?

    他手下难道就不会知道这永乐是方腊的年号?

    可笑。

    永乐大帝知道这是反贼方腊的年号。

    但是,永乐大帝自己也是造反出身,永乐大帝之所以使用这个年号,主要有两个观点。

    第一,对文官集团的有力反击。

    方腊是永乐,我也是永乐,你用反贼的暗讽我,我偏偏要把这个年号做成千古一帝的年号!世人提起永乐,第一反应便是我大明永乐大帝!而不是反贼永乐!这便是我的成功!

    我是造反出身,但难道我的千秋功绩,就抹不去这点污点?

    第二,永乐二字,在当时的情况是很符合国情的,万望华夏之地,永享安乐!

    所以,永乐大帝选择了这个年号。

    只有那些脑子不转弯的文臣,才会以为永乐大帝真的傻乎乎的被他们算计了,永乐大帝要真那么傻,能成千古一帝?

    永乐大帝知道文臣在用这个年号暗讽他,但是永乐大帝以沉默来回答。

    沉默不是没有情绪,而是没有再说的意义。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父皇,历史上有三个人用了永乐的年号,一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前凉桓王张重华,二是高句丽好太王,三为北宋反贼方腊,你可知道?”朱权询问道。

    朱元璋眉头微皱,“咱倒是不清楚,不过方腊的年号也是永乐,你也用此年号,未免有些不吉利,你不如学学咱,洪武多好,其中洪意味着大,而武意味着军事,寓意着咱扫灭群雄、驱逐蒙元的英武功绩!你哪怕叫个承武,上承洪武之意不也好?”

    朱权摇了摇头,“父皇,永乐之意是愿我华夏永享安乐之意,纵然他曾是反贼的年号又如何?我若如父皇一般,立下不世功勋,成为一代雄主。

    那世人提起永乐,是说我这个功在千秋的永乐大帝,还是反贼永乐大帝?到了那个时候,就不是我用了反贼了年号,而是反贼玷污了永乐这个年号!”

    朱元璋点了点头,“你说得对,若是别的帝王,恐怕对此年号避之不及,可你却非要迎难而上。

    这年号既是成你千古之圣明,亦是成你万古之骂名!你若做成了千秋功绩,那你就是永乐大帝!

    后世儿孙提起永乐,就只会说方腊玷污了永乐这个尊贵的年号,而不是说你用了反贼的年号。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