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鲁迅说过

    同样一块鱼肉,对于捕鱼佬来说一文不值,对于樵夫来说很昂贵。

    但常年捕鱼的捕鱼佬,没法打柴,所以觉得柴火更昂贵。

    假设两人以物换物,一捆柴换一条鱼,两人达成约定,都觉得合理。

    这时,又来一个猪肉佬,他要用猪肉换鱼和柴。

    如果他分别和捕鱼佬、樵夫换,肯定都会得到满意结果。

    可如果三个人碰面,会发生什么?

    他们肯定会因为里面的“差价”而起争端,都觉得不怎么公平。

    “三个和尚没水吃?”许若谷稍微打断问道。

    她眼睛直勾勾看着许灼,仿佛想要得到肯定。

    “对,这句俗话背后可以引申各种意思,就像鲁迅说过,一万个人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不同情境都有不同诠释。”

    “鲁迅说过?”

    “你确定鲁迅没说过?”

    “这不是莎士比亚说的嘛。”

    “莎士比亚原话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鲁迅境界高,说一万就是一万,你不懂,别打断。”

    “哦……”

    接刚才的话题,三个人互相商量,都觉得自己亏。

    为什么?

    因为大家都觉得,这东西是自己劳动产出,付出收获不成比。

    但是经过一番磨合商议,大家都吃点亏,认同了互相交换的量。

    可有一天,山上的柴越来越少了,或者风浪太大,那怎么办?

    风浪越大……鱼越贵!

    就假设风浪大,鱼产量少,价格自然提高,想吃就得认这个事实。

    事实如此,没办法,大家也都认了。

    就在这时,出现了第四个卖菜佬,第五个水果佬,第六个打铁佬。

    他们也要用手中东西来换,你说怎么换?

    许若谷道:“我出个主意,用樵夫柴火的数量,来定义鱼肉,猪肉。”

    “那么柴火就成了货币,可是柴火不具备货币的稳定性。这个问题的背后,就是货币衡量价值。钱币本身没有意义,真正意义,还是和物资锚定,带动资源流动,以此来让更多人享受到物资满足生活。”

    “你这是资本主义啊。”

    “这不是,这是‘经济学基础’。如今计划经济,就是建立在咱们国家封锁,人口在‘光荣妈妈’宣传下暴增,土地产出有限,也就是生产力低下,从而导致每个人物资减少的国情上。计划经济,是违反自然经济、自然市场的。但本质上却是应对国家在国际情况不友好情况下的有效措施。伟大导师的《资本论》也是在这个基础上,来推演未来的。”

    “什么叫‘自然市场’?”

    “就是没人管理,自由贸易的市场。”

    “哦,我听过,这种市场有缺陷,商人会哄抬物价,导致物资稀缺,所以国家必须介入,查处这种投机倒把。”

    “那你想过没有,正常情况下你抬高物价会怎样?”

    “没人买啊。”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