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二节1
自己
混元功法
怎样结合练功进行道德修养呢?这里提供几个点给大家参考!
1.要无私 培养高尚的情操
古人强调“清静无为,清心寡欲”,把“酒色财气昏嗔”称为“六戒”。所以,吕纯阳曾说:“吾固有剑……一断贪嗔,二断爱欲,三断烦恼。”这就是有名的纯阳三剑。从此三剑可知,吕洞宾是非常重视道德修养的。他讲:“行吾道者,积功修德,勒善化恶,讲教忠孝,励勉信诚,以气致柔,从容中道。”我们则讲:“大公无私”和“无私无为”。高尚的情操是什么呢?就是无私奉献。包括自己的生命在内,奉献给地球人类,奉献给众生。众生即我,我即众生,众生的欢乐就是我的欢乐,我之才能得离苦,亦即“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始终把自己置于人民群众之中,把人民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不追求名利、地位,更不计较个人得失,以天下为怀。这样,就能胸襟坦荡,而无戚戚之心。
2.要忍让无争,以乐排忧
忍是福,让是慧。人生活在社会之中,不可能没有忧烦怒怨和矛盾、纠纷,重要的是能够正确对待、正确处理,在很多情况下,是需要有忍辱精神的。要多克已为人,善助人为乐,要以德教人,以心印心,以德待人,把德溶化到一切事物之中去。
想当初,佛教禅宗达摩祖师,千里迢迢来到中国传大乘佛法。他到了南京听神光法师讲经,看他讲得天花乱坠、地涌金莲的殊胜境界(这种境界只有开了五眼六通的人才能看得到)。讲完经后,达摩祖师问:“法师,你在这里做什么?”神光说:“我在这儿讲经。”达摩问:“你讲经做什么?”神光答:“我讲经教人了生死。”达摩说:“生死如何了?你讲的经,黑的是字,白的是纸,你用什么教人了生死?”神光被问得无话可答,恼羞成怒。虽然神光讲经讲得天花乱坠,但仍忍不住发脾气,他拿起铁念珠,说“你现在居然谤法!”朝着达摩脸上就打。达摩没有防备,结果被打掉了两颗牙齿。据说,圣人的牙齿若被打掉,吐在哪里,哪里就会大旱三年。达摩心想:“三年不下雨,那要饿死多少人,我来是为渡众生的,不是来杀众生的。”于是把两颗牙吞到肚里,一言不发,回头就走。(至于后来神光觉悟,追随达摩并成为禅宗二祖“慧可”,那就是后话了)。可见,达摩祖师的忍辱功夫是修到家了。据传说,达摩祖师到中国来,曾经被人下毒六次,因为当时北魏有两位有名的法师想害他。一位名叫菩提流支,一位叫光统律师,他们最嫉妒达摩,所以在饭菜中掺下剧毒,来供养达摩。达摩知道饭里有毒,但还是照吃。吃后,叫人拿盘子来,吐出一堆蛇来,原来毒药变成毒蛇了。菩提流支看一计不成,仍不死心,便又下了加倍的毒药。达摩再次吃下,吃后打坐在一块巨石上将毒药呕出来,其力量之大将石头都崩破了。以后连续四次下毒,都未能毒死达摩。他是用慈悲的力量化掉了那种邪恶。故后世流传着达摩的精句:“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作为一个练功者,要以艰苦朴素为荣,以忍让无争为觉。
要做一个艰苦的修炼者,就要学会以乐排忧。要见喜不乐,见忧不愁。久病缠身之人,也不应悲观烦躁,“既来之,则安之”,积极治疗,静心养病,坚持练功,病体就会康复。要以笑面对人生,面对烦恼,这种笑就是我们预备功中的“似笑非笑”,这是气功所需要的笑。只有看破一切俗习,才能使自在境界常驻自心,才能笑得自然,笑得大方,笑得长久。要像弥勒佛那样“慈颜常笑笑天笑地笑世上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善容恶容人间难容之事。”此谓“皆大欢喜”
3.要与人为善,树立正念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大家都要互相关心,互相友爱,互相帮助。俗话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助人之心应常在,害人之心不可有;助人者常乐,无愧者自在。而这种“常乐”、“自在”正是练功者所需要的内在精神环境。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