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气功耳针与拔罐疗法

 自己
    第6章 气功耳针与拔罐疗法(1/2)

    第一节气功耳针概论

    应用耳廓诊治疾病,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1973年我国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包括有《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这是我国最早的经脉学和灸疗学专著。其中在《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就有“耳脉”的记载。在以后的《内经》和历代医学著作中都有借耳诊治疾病的理论和方法。《内经》不仅将“耳脉”发展成了手少阳三焦经,而且对耳与经脉、经别、经筋的关系都有了比较详细的记载。在《灵枢邪气藏腑病形》篇中记述了“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在经脉循行线中,有的直接入耳中,《灵枢经·经脉》篇记述:小肠手太阳之脉其支者“却入耳中。”又说:“三焦手少阳之脉……其支者……循耳后直上,出耳上角……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胆足少阳之脉……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手阳明之别……入耳,会于宋脉”,等等。

    此外,《灵枢·经筋》还提到了足阳明之筋、足少阳之筋、手太阳之筋、手少阳之筋与耳的联系。根据《灵枢》的记载循行耳区的经脉分别与手足阳经的关系最为密切。六条阴经虽不直接入耳,但却通过经别与阳经相合。说明十二经是会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